在赣州客家的民俗风情画中,艾米果宛如一抹鲜亮的色彩,散发着春天的气息,承载着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浓浓的乡情,成为人们舌尖上难以忘怀的美味。
每年阳春三月,艾草在赣南的田野山间肆意生长,嫩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,客家人便知,制作艾米果的最佳时节到了。他们手提竹篮,穿梭在田埂间,精心采摘最鲜嫩的艾草。这艾草,便是艾米果独特风味的关键所在,带着大地与春天的馈赠,满是清新自然的芬芳。
采回的艾草需经一番细致处理。洗净后,放入锅中焯水,刹那间,锅中绿水翻腾,艾草的清香愈发浓郁,随着热气飘散在空中,宣告春天正式入驻厨房。焯好水的艾草迅速捞出,沥干水分,细细剁碎,此时的艾草已变得软糯,绿意却丝毫不减。
接着,把糯米粉与艾草充分融合。洁白的糯米粉倒入盆中,加入剁碎的艾草,再倒入适量的温水,巧手主妇们开始揉面,她们的双手如同有魔力一般,不一会儿,原本松散的材料就变成了一个光滑、富有韧性的面团,这面团,绿得喜人,仿佛将整个春天都揉了进去。
馅料的准备同样精心。常见的有香甜的芝麻糖馅,炒熟的芝麻碾碎,加入白糖,香气扑鼻;还有咸香的春笋腊肉馅,春笋的鲜嫩、腊肉的醇厚,相互映衬,风味十足。将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,擀成薄片,包入馅料,收口捏紧,艾米果便成型了,它们圆滚滚、绿油油的,像极了一颗颗翠玉。
做好的艾米果放入蒸笼蒸熟,厨房里蒸汽弥漫,艾草与馅料的香气交织。不多时,揭开蒸笼,热气腾腾的艾米果呈现在眼前,色泽更加鲜亮,咬上一口,软糯 Q 弹,艾草的清香率先冲击味蕾,接着馅料的香甜或咸香在口腔中散开,层次丰富,回味无穷。
在客家,清明时节,艾米果是祭祀祖先的供品,承载着后人的追思;日常生活里,它是田间劳作后的能量补给,慰藉着辛勤的人们;游子归来,家中那一盘艾米果,是故乡最温暖的问候,瞬间驱散旅途的疲惫。赣州客家艾米果,用它独有的魅力,跨越时空,将客家文化与春天的希望,一次次传递到人们心间。
本文地址:http://gzkjwh.cn/index.php/p-58.html